汽车灯具需要做哪些环境耐久试验?
2023/02/09

汽车车灯在晚上或视野较差时,能为司机、乘客、交通管理员提供照明,起到向其他车辆及行人提示、警告的作用。以前,很多灯在上车前并未进行系列可靠性测试。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前照灯因振动而橡胶开裂之现象增多,为了提高现有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汽车电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环境可靠性测试至关重要。



一、汽车车灯检测覆盖范围

1、前雾灯、前照灯、前转向灯、前驻车灯、前示廓灯、前反射器;

2、后雾灯、后转向灯、后反射器、后示廓灯、后驻车灯、后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倒车灯、牌照灯;

3、侧标志灯、侧转向灯、侧反射器、侧驻车灯、日间行车灯、弯道照明灯、回复反光材料、反光标识。

4、三角警告牌、前照灯清洗器、低速车辆及重长车后标志牌、重长车回复反射器标志等。


二、汽车车灯环境可靠性试验方法

国家相关文件GB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中规定汽车灯具需要进行的基本环境试验有:



热循环试验

汽车车灯的热循环试验通常包含两类:高低温温度循环试验和温湿度循环试验。前者主要考察车灯对高温、低温交替循环环境的耐抗性,后者则主要考察车灯对高温高湿、低温交替循环环境的耐抗性。

一般来说,高低温温度循环试验规定了循环的高温温度值和低温温度值,在高温温度值及低温温度值下的保持时间及高低温转换时温度变化的速率,对试验环境湿度则不作要求。

而与高低温温度循环试验不同的是,温湿度循环试验对湿度也作了规定,且通常都是规定在高温部分。湿度有可能一直处于恒定常量状态,也有可能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低温部分不会有湿度的相关规定。


热冲击及热变形试验

对于汽车车灯,热冲击试验目的是考察车灯对温度剧烈变化环境的耐抗性。测试时将车灯置于高温环境箱内,静置至规定时间。静置结束后取出观察车灯塑料件部分的结构状态,是否发生变形。

试验的方法是:为车灯通电并正常运行一段时间,而后立即断电并迅速将车灯浸入常温水,直至规定时间。浸泡结束后,取出车灯,观察其外观上是否产生裂纹、起泡等现象,车灯功能是否正常。


防尘及防水试验

防尘试验目的是考察车灯外壳防止灰尘进入,保护车灯内部不受灰尘侵扰的能力。在GB/T 10485-2007标准中,对车灯规定了一项特殊的防水试验,测试方法是:用喷管中心线向下与水平转台的垂直线成45°左右角的喷水管,向试样喷水,降水速度需达到(2.5~4.1)mm/min,转台转速为4r/min左右,持续喷水12h。

测试所用的模拟粉尘有:滑石粉、亚利桑那粉尘A2、50%硅酸盐水泥与50%煤灰混合而成的粉尘等。一般要求1m³空间内需放置2kg模拟粉尘。吹尘既有连续吹尘这种方式,也有吹尘6s, 停止15min这种方式,而前者通常测试8h,后者则测试5h。



盐雾试验

考察车灯上的金属部件抗盐雾腐蚀的能力,一般对车灯进行中性盐雾试验。

通常采用氯化钠盐溶液,其质量浓度值大约为5%,pH值约在6.5至7.2之间,呈中性。试验时常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即连续喷雾一段时间后,停止喷雾,车灯静置干燥。采用这样的循环方式连续对车灯进行几十或几百小时的测试,结束后取出车灯重点观察其金属部件的腐蚀状况。


随机震动试验

汽车车灯随机振动试验目的是考察车灯抗耐久振动的能力,模拟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时车灯遭受的振动环境。

正弦振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车灯的固有频率,了解车灯本身的某些特性。而随机振动则与之不同,随机振动更主要的是考察车灯自身结构抵抗振动环境的能力,更接近实际的使用状态。


耐化学试剂试验

汽车车灯耐化学试剂测试目的是考察车灯抗各类化学试剂腐蚀的能力。一般常见的化学试剂有润滑油、燃油、清洗液等等。测试时将规定的化学试剂涂抹到车灯上,常温下静置规定时间后,观察车灯表面的变化。


光源辐照试验

对于汽车车灯,光源辐照试验通常指氙灯试验。因车灯多为户外产品,所以氙灯测试常用滤镜为日光滤镜。其余诸如辐照强度、箱体温度、黑板或黑标温度、湿度、光照方式、黑暗方式等条件则依不同产品而有所变化。测试结束后,一般会对车灯进行色差、灰卡评级、光泽度等方面的检测,验证车灯抗光老化能力的高低。